文/趙斌
中國將迎來新一輪降溫,羽絨服、羽絨被等羽絨制品則在市場上逐漸升溫,但一部分“假羽絨制品”卻肆意泛濫。
近日,有記者到江蘇省南通市暗訪一些電商公司,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發(fā)到消費者家中的羽絨被填充物并不是羽絨,而是“絲”,質檢報告、羽絨充氣標都是假的。
直播博主則透露,他們采用“絲”來填充到被子里以替代“絨”,如此一來,成品從外觀上幾乎難以辨別差異,手感也極為相近,是控制成本的核心手段。
假羽絨、羽絨填充量與標注不符、有異味、鉆絨,甚至有人穿上新買的羽絨服咳嗽、過敏,買羽絨服如何避開這些坑?不幸“中招”買到劣質羽絨服應該如何維權和索賠?
五招識別羽絨服
“看著很厚,用手一抓像沒東西一樣!
“真羽絨重量很輕。”
“我買羽絨服只買大品牌!
很多網(wǎng)友對選擇羽絨服都有自己的方法,但這是否正確、全面?
天津工業(yè)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紡織商檢系主任、高級工程師夏兆鵬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有幾個方面可供廣大消費者在選購羽絨服裝產(chǎn)品時參考:
1、標簽上四個信息很重要。羽絨服的標簽內容一般包括填充物、絨子含量、充絨量、面料等信息。這些指標是選購羽絨服時要重點關注的:
具體填充物要看清。相對鴨絨,鵝絨因為絨朵更大而保暖性更高,但二者之間帶來的御寒體驗差異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明顯。而商家出于商業(yè)目的,往往會宣傳價格更高的鵝絨更舒適、保暖。
絨子含量要了解。根據(jù)國家最新標準《羽絨服裝》(GB/T14272-2021)規(guī)定,之前的“含絨量”標注方式已由絨子含量代替。按照新規(guī),絨子含量應不低于50%;
選擇適合自己的充絨量。一般情況下,充絨量越高,羽絨服的保暖效果就越好,消費者可以根據(jù)自身保暖需求以及所處的外界環(huán)境,選擇不同充絨量的羽絨服;
根據(jù)需求選面料。羽絨服通常采用聚酯纖維和錦綸等面料,通常情況下錦綸面料比滌綸面料耐磨性能好一些。有的羽絨服的外層可能采用薄膜涂層,類似于沖鋒衣的面料,提升了防風雨和耐磨性能;
2、按壓手法可測測蓬松度。我國并未強制要求要對羽絨服按照標準標注蓬松度,由生產(chǎn)企業(yè)自行選擇是否進行標注。簡單的方法是在一個平整的桌面上按壓羽絨服,解除壓力后越快恢復到原狀的蓬松度越好,一般情況下充絨量高的羽絨服蓬松度相應提升;
3、異味羽絨服風險多。正規(guī)品牌羽絨服,無論是鵝絨還是鴨絨,洗滌消毒工序是消除羽絨異味的關鍵步驟,需要多次洗滌消毒,成品才沒有明顯異味。而帶著刺鼻味道的羽絨服,多數(shù)情況是羽絨洗滌消毒沒有過關,會存在健康風險。
4、鉆絨測試可輕輕拍打羽絨服。羽絨服經(jīng)過長期穿著都難免會出現(xiàn)少量鉆絨,但全新羽絨服鉆絨是品質問題。如果用手揉搓衣服接縫處就有絨絲鉆出,說明抗鉆孔性較差。
同時,夏兆鵬提醒,如需確定羽絨服是否合格,可到專業(yè)纖檢機構進行鑒定。
選羽絨三大誤區(qū)
鵝絨更保暖、白絨比灰絨更好、羽絨服越軟越好……真是這樣嗎?
夏兆鵬表示,羽絨是否更保暖取決于其是否能夠更多含有空氣,以達到隔熱保溫效果。從鴨絨與鵝絨細小絨絲形成靜止空氣的能力來看,并無明顯差別。事實上,保溫效果更多受羽絨服的絨子含量和充絨量、蓬松度、面料防風性能等因素影響。
白羽絨比含有灰色羽絨的服裝更保暖嗎?
夏兆鵬表示,無論鴨絨還是鵝絨,都有白色和灰色之分,這取決于鵝或鴨本身的顏色,這與羽絨的保暖性并無關聯(lián)。在某種角度上存在白絨氣味更輕、面料適應性更好的優(yōu)勢,但這也會受到工藝等多種因素影響,更不能說白絨的保暖品質更高。
至于羽絨服越軟越好的說法,夏兆鵬表示這種說法也是不準確的。較好品質羽絨服在具備良好的柔軟性同時還應富有彈性,同時還具備出色的蓬松度。
消費維權三步走
按需選購羽絨服不僅可以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也可以避免過熱或不夠保溫而引起不適。但如果買到不合格或假冒偽劣的羽絨服,我們該怎么維權?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張明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對于涉纖維類服飾等質量問題維權,如果商家拒不承認商品問題,則需要到專業(yè)纖維檢測機構進行鑒定并出具鑒定報告作為維權依據(jù)。如果確屬質量問題可向市場監(jiān)管們進行舉報,一般市場監(jiān)管部門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商家進行立案調查。
此外,如果確認商家存在欺詐,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guī)定,消費者還可以提出增加所購商品價款三倍的賠償,如果增加賠償?shù)慕痤~不足500元,按500元計算。
首都師范大學刑法學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肖怡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按照《刑法》規(guī)定,根據(jù)對生產(chǎn)、銷售假冒偽劣羽絨服裝產(chǎn)品等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和涉案金額等認定,有因構成制售偽劣產(chǎn)品罪而被刑事追責的可能。